世人常用“妙手回春”一词,来形容“医术高明”。在中医界,“熟练”的本手,能够驾驭大部分普通疾病问题的解决,而但当临床遇到某项复杂、棘手病症,像威胁人类健康的杀手——恶性肿瘤等重症,凭“本手”难以对付,甚至无望,急需某种“妙手”的及时伸援,才能使病症得到确切治疗,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命,诠释“妙手回春”。但若医者死读书,悟性差,无见解,便很容易沦为“俗手”。?
“本手”是医者治病之基本功,与棋局无异,必先基本功扎实,而后才能稳固登阶熟练并加提升。作为秦氏御医的第八代传人,自幼时,父亲秦良甫便尤为着重对我中医基础的培养与训练,每日默记中药药性、熟背《汤头歌诀》等经典,使我很早便对中医理论知识有了较为深厚的积累。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谓:“善诊者,察色按脉,先别阴阳;审清浊而知部份;视喘息、听声音而知所苦,观权衡规矩、而知病所主。按尺寸、观浮、沉、滑、涩而知病所生,以治无过,以诊则不失矣”。又谓:“能合色脉,可以万全也”。中医通过望、闻、问、切,精准辩证论治,以达到临床鲜明疗效,可谓“妙手”之本,这也是每位中医从业者的终极目标。
但临症“妙手”,何其难得。或因中医基础不扎实,或因心神不足,精神不能内守,缺乏思考与悟性,都难成“妙手”。所以中医在熟读经典基础之上,朝夕涵咏,灵活变通,开拓创新,对医术提高,至关重要。
早年随家父问诊时,于中医名家验方每有心得。但我深知若只照搬父亲的经验,无所创新,木讷用方,绝难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,更不可能满足患者之需,甚至还会为患者的病情增加麻烦,只会养成“俗手”。
每一位中医传承者,着力培养好自己的“本手”是前提,进一步融会贯通,融合多方经验深入创新才能有所寸进、实现超前。如身体各部位肿瘤的治疗,倘若只是笼统施治,甚至只“本手”复制、罗列某一疗法,“俗手”相出,连基本“对症治疗”都难做到清晰明确,患者谈何能得到有效救治??
在肿瘤的中医治疗领域,我国历代名医做出了有益探索。以济南中医肿瘤医院的“秦氏消瘤法”为例,就是基于本手,免落俗手,以回春妙手为患者减缓病痛,提高生命质量,乃至延长生命。可见名医验方,往往能够打破“本手”的停滞不前,也未陷于“俗手”的无效循环,实现“本手”向“妙手”的突破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,医学这条路,从来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,“妙手”永无尽头。作为中医从业者,唯有将“本手、妙手、俗手”的辩证之法渗透,于己、于人、于社会才能大有作为,才能以“更妙之手”为患者带来生机,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多、更有效的贡献。
?